电力电缆附件厂家(查看)_电缆附件

date.png 2018-06-07 00:02:15

安徽伊法拉电力直销10KV高压冷缩电缆头/冷缩电缆附件/冷缩套管/欧式插拔头等产品1、控制电缆用途:主要用于传送控制、测量信号等的电缆。控制电缆适用于主流和交流50HZ,额定电压450/750V,60

安徽伊法拉电力直销10KV高压冷缩电缆头/冷缩电缆附件/冷缩套管/欧式插拔头等产品

1、控制电缆用途:主要用于传送控制、测量信号等的电缆。控制电缆适用于主流和交流50HZ,额定电压 450/750V,600/1000V及以下的工矿企业、现代化高层建筑等远距离操作、控制火炉、信号及保护测量回路。作为各类电器仪表及自动化仪表装置之间的连接线,起着传递各种电器信号、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作用。

电缆按其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控制电缆等。与架空线相比电力电缆附件,电缆的优点是线间绝缘距离小,占地空间小,地下敷设而不占地面以上空间,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影响,送电可靠性高,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干扰小。但造价高,施工、检修均较麻烦,制造也较复杂。因此,电缆多应用于人口密集和电网稠密区及交通拥挤繁忙处;在过江、过河、海底敷设则可避免使用大跨度架空线。在需要避免架空线对通信干扰的地方以及需要考虑美观或避免暴露目标的场合也可采用电缆

前言 在现代变、配电工程中,电缆以其施工维护方便、供电可靠性高等特点得以 广泛使用,冷缩电缆头也以其独有的优点得到广泛使用。 2 特点 冷缩电缆头,现场施工简单方便,其冷缩管具有弹性,只要抽出内芯尼龙支 撑条电缆附件厂家,可紧紧贴服在电缆上,不需要使用加热工具,克服了热缩材料在电缆运行 时,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热缩材料与电缆本体之间的间隙。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 10~35KV 三芯电缆终端头的制作。 4 工艺原理 利用冷缩管的收缩性,使冷缩管与电缆完全紧贴,同时用半导体自粘带密封 端口,使其具有良好的绝缘和防水防潮效果

电力电缆

本类产品主要特征是:在导体外挤(绕)包绝缘层,如架空绝缘电缆,或几芯绞合(对应电力系统的相线、零线和地线),如二芯以上架空绝缘电缆,或再增加护套层,如塑料/橡套电线电缆。主要的工艺技术有拉制、绞合、绝缘挤出(绕包)、成缆、铠装、护层挤出等,各种产品的不同工序组合有一定区别。

产品主要用在发、配、输、变、供

电缆与光纤区别

电缆,一般认为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外包绝缘和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广义上是指以金属作媒质传输电信号的装置。

由定义可知,电缆是用来导电的。一般由以下金属制造:

铜 导电性仅次于银,导热性仅次于金、银;抗腐蚀,无磁性,塑性好,易于焊接,用途广泛。铜合金主要为提高铜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机械物理性能。

银,金属导电性及导热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氧化性,易于焊接;主要用于镀层和包复层;

金,镍,用做耐高温线。

铁(钢),常作复合导体的加强材料,如钢芯铝较线,铜包钢,铝包钢线等。

锌,用做钢丝/钢带/铁导体的镀层,用以防腐蚀。

锡,用做钢丝/铜线的镀层,用以防腐蚀,并有利于铜线的焊接。

中国电力供应并非过剩 光伏发电仍需加强

当前,有观点认为我国电力已经过剩,没有必要加速光伏产业的发展。对此,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认为,尽管我国发电总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但人均电力消耗仍然较低。“2015年,中国的人均电力消耗只有美国的26%、德国的40%、日本的50%,电力供应并未过剩。”刘汉元说,当前电力消费仅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长远来看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可再生清洁化是我们减少雾霾困扰、实现“巴黎协议”减排的必然选择。

在刘汉元看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具备一定条件发展分布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电站,而中西部地区更可建设成为全球优势的光伏发电地区。“若将中西部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打造成为我国的清洁能源基地,一方面可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源源不断输出清洁电力,支持中东部经济清洁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合理建设光伏电站后,水土保持能力会得到提升,土表植物覆盖会更好。当地百姓一定比例分享发电收入,可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东部地区,部分扶贫资金定向投入到中西部光伏发电项目,并确定受益扶贫对象,可一劳永逸确保他们20年以上不再返贫。”

刘汉元说,在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可再生清洁化的过程中,还将催生对储能应用、智慧电网的需求。“粗略测算,如果三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费增长的再生清洁化供应,二三十年时间内实现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将会形成近百万亿的新兴产业规模。”,“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发展,一方面有效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彻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刘汉元说,因此,于国发展,于民族健康,于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的中国梦实现,都必须进一步强化认识、政策措施到位、下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